查看原文
其他

论文简报 | 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与中国向西开放——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验证据

南方经济 南方经济SCJE
2024-09-04

击“南方经济SCJE” 关注我

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

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与中国向西开放——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验证据

汪田姣 陈金源 温可仪

论文简报



Article Summary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传统“北美—欧洲—东亚”国际分工格局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动能日渐式微,在价值链全球传导机制下,中国“向东开放”步伐放缓、“向西开放”持续推进。面对美国“中国+N”的脱钩断链行径与逆全球化思潮,“向西开放”是中国深度嵌入全球市场、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对规避中美贸易摩擦负面影响,稳住欧洲、东南亚、中亚等西向出口市场贸易基本盘具有重要作用。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典型的国际贸易通道建设逐渐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抓手。基于此,文章重点研究如下问题:国际贸易通道建设能否促进中国“向西开放”?国际贸易通道建设通过何种机制或渠道促进中国“向西开放”?国际贸易通道建设的福利效应是贸易创造抑或贸易转移?二、 理论逻辑  在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主要通过贸易成本节约效应、市场整合效应与集聚辐射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具体而言,国际贸易通道有效发挥贸易成本节约效应,缩短货物的运输时间和距离,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有效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国际贸易通道通过发挥市场整合效应,降低“块块”割据的市场分割程度,形成有效的制度协调和联动机制,进而推动中国向西开放;国际贸易通道强化“轴带”集聚辐射效应,快速汇集资本、技术、信息等创新生产要素,推动产业的集中、集群与集约,提升区域市场可达性与经济集聚程度,推进中国向西开放的进程。三、主要结论文章基于翔实的理论分析,利用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层面的面板数据,明确“向西开放”的具体内涵与测度指标,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对中国“向西开放”的政策效果、异质性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显著促进了中国“向西开放”,政策效应集中于主通道区域与沿海地区,且主要促进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陆上丝绸之路”国家与RCEP国家的向西出口开放水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要通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的贸易成本节约效应与市场资源的整合效应带动中国“向西开放”。拓展研究表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存在可持续与可推广性质,其出口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贸易转移。四、边际贡献与政策启示
文章可能的边际贡献有:(1)不同于以往多数研究从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铁路建设视角研究国际贸易通道,文章创新性地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经济合作属性出发,构建“省份—目的国—年份”层面数据库,探究国际贸易通道建设与中国向西开放的综合效应、异质效应与机制渠道。(2)文章扩展验证了国际贸易通道开辟的可推广与可持续性,从空间经济视角论证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向西开放”效应主要来源于合作共建的贸易创造,而非区域间恶性竞争与抢占贸易数据的贸易转移效应。(3)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属于省际开放共建项目,文章在识别前定变量、展开平行趋势的敏感性分析、探析异质性处理效应等前沿因果推断方法的基础上,充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为中国开辟更多“向西开放”国际贸易新通道,规避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等“向东开放”传统问题提供经验证据,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政策启示。

 2024年第3期 

声明:

      本信息内容为《南方经济》编辑部所有,编辑部对本信息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信息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需注明出处为“南方经济SCJE”,且不得对本信息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经济SCJ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